|
7个污水处理效果不好的问题总结1.影响COD去除率的因素都有哪些,去除率已不低了,可否尝试将处理出水回用来稀释原水,一般稀释后再处理会有所好转。11. 1,二次沉出水水质:COD600mg/L BOD 90mg/L 这两个都是个大概值 2,三沉淀出水水质:COD350mg/l BOD55mg/L 这两个也是个大概值 问题:1,二次沉和三沉之间有个芬顿工艺,现在需要将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加到这工艺段上去,应该加到什么地方去? 2,芬顿出水是否含有双氧水的鉴定方法?如果双氧水过量,而出水要进入生化段怎么去除双氧水的影响? 回答:讲究去除效果的话,膜生物反应器可以放在三沉后段,双氧水使用量在芬顿中的量经过三沉后一般还不会影响到你的膜系统。 2.前段时间脱泥机故障,导致系统内活性污泥浓度升至九千多,氨氮进水36,出水30,高浓度的情况下怎么降低氨氮?提高去除率? 回答:高浓度后会出现供氧不足,导致氨氮去除率降低,你可看看是否可以提升溶解 回答:大概3个因素影响吧。 1、进水水质决定去除率,一般难降解的工业废水比生活污水去除率低。 2、处理设施设计与现状是否匹配的问题,比如水力负荷过高等问题。 3、系统运行操作是否得到的问题,比如污泥浓度控制过高,曝气过度,营养剂缺乏等。 4. 公司采用EGSB+CASS工艺处理酒精废水,EGSB的出水COD:1200mg/L VFA:90mg/L 氨氮:500mg/L PH值7.8 经过吹脱塔降温后直接进入CASS池,CASS池共有4个池总容积7000M3,每天处理约2000M3(每天排3池水)。CASS出水PH值仅在5.5——6.0之间。偶尔会达到6.3左右,现在每天都投加石灰但是出水仍然没有多大变化。SV30在40—50%,MLSS在5000——7000mg/L。DO在5—6mg/L。问题请教:氨氮波动比较大,在5——85mg/L之间波动,其中3#、4#比较稳定,一般在5—40mg/L,1#/2#波动大这两天维持在50——80mg/L间。请问如何调整现在的状态能保持出水氨氮稳定?另外,厌氧出水如此高的氨氮是不是正常?如何才能中进入CASS前去除一部分氨氮呢?我们的废水是纯小麦酒精废水,SS很难提取,较大部分进入厌氧罐了。补充说明:COD的去除率在85%左右,出水仅200mg/L左右,氨氮波动小时去除率一般维持95%左右,我们执行的是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OD:500mg/L 氨氮:35mg/L。 回答:你所说的EDSB后出水氨氮500,经过吹脱塔后,再进入CASS池前氨氮降到多少呢? 感觉氨氮去除率90%的话也是不低了。另外,你的PH太低了,所以,如果进一步提升PH值到7以上的话,我想可以进一步提高氨氮去除率的。 5.现在遇到一种含有聚丙烯酰胺的高粘度污水,准备用生物法处理。用生物法处理污水要求粘度的上限是多少?如果粘度太高不适合用生物法处理,有没有什么方法能降低粘度? 回答:这个废水如果你有药品的话,可以测一下BOD5,看看其可生化性。另外,年度大的话,可以如下对策: 1、引入其他废水一起处理,进行稀释。 2、设计时考虑多回流,一样可以起到稀释作用的。 3、至于粘度,我想不影响曝气的话,问题不大,也可以通过不同粘度的废水进行BOD5检测,看看那个粘度或浓度时去除率最高。 6.CASS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最近氨氮异常高,在60ppm,cod在250-320之间(设计进水氨氮为30,COD320),出水氨氮一直降不下来,曝气2h的池子出水氨氮在30-40(正常运行为4h周期,进水曝气2h,沉淀1h,排水1h),为了提高氨氮去除率,把几个池子延长曝气3个周期再排水,即曝气时间为6h。但是出水氨氮基本稳定在10-13之间就降不下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根据资料,常规的影响因素有,温度:目前12的左右;PH:目前池子为6.8-7.2左右;泥龄都很长,超过了30以上,应该有50;进水碳源比例不足,出水最近几天COD已经超标在70-100。请问:怎么提高氨氮的去除率呢?曝气几个周期为啥COD还高(化验数据应该基本准确)? 在冬季我镜检微生物,生化池内的微生物一直都不理想,有少量钟虫和累枝虫,但是个体小,不活跃。我取池壁的污泥镜检反而有大量累枝虫,很多。今天我镜检其中几个池子有一个池子有大量累枝虫、线虫、轮虫;有一个只有线虫。为啥池子的污泥镜检差,池壁又好,怎么理解? 回答:1、PH看看是否可以再调高些,尽量不要低于7;沉淀初期和排水末期的氨氮请检测下,如果后期的数据高,说明要缩短沉淀和排水时间。 2、曝气过度所致。池壁为菌胶团,不容易受曝气影响。 7.在调试一个液晶显示屏的工业废水处理厂,之前运行还比较正常,现在出现了污泥沉降性能变得很差的现象,二沉池水量稍微大一点,马上就有大量污泥从出水跑走,进入后续的高效沉淀池加药沉淀后(PAM和PAC),污泥排入浓缩池,由于脱水机处理量小于物化污泥产生量,经常会有大量物化污泥进入生化池,使得污泥沉降性能一直得不到改善。具体运行参数如下:处理水量约为20000m3/d,进水氨氮在30以上,TN在40~50,COD为200左右,BOD/COD值约为0.45,TP值不稳定,在0.5~2之间,生化池MLSS之前控制在2200左右,因为物化污泥进入后激增到3000以上,SV为50左右,目前已经将污泥浓度控制到1700左右,SV为45左右,DO控制在3-5mg/l,运行至今今一个多月,污泥沉降性能依然不见改善,出水指标除了氨氮和TN几乎没有什么处理效果外,其他各项常规指标都正常,COD出水35左右,有什么建议吗? 回答:沉降比45的话,还不至于二沉池飘泥那么严重。是否你的进水量已超过设计值,也或者沉淀池有短流。 上一篇IC厌氧反应器下一篇二沉池污泥上浮,怎么调整? |